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教育信息化在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教育信息化在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徐建军

摘要:文章介绍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赴德学习代表团在柏林学习考察的具体实录,汇报了此次考察的中心任务即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组织实施运行情况的具体情况。文章研究了德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询问交流咨询,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针对我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第一句就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文件的第三大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在工学结合中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并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立足淮安、面向江苏、突出财经”的办学定位。在全国推进智能制造2025、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苏教国际统筹安排下,以江苏财院工程学院几位博士为班底,加入计算机、信息情报技术、经济等专业人员,由团长梁枫副校长带队一行11人于2019 110日至121日赴德学习,代表团在柏林等相关地区近距离、深层次地学习了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办法,了解德国知名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双元制”教育教学的合作模式,缩短一线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现将学习情况及以教育信息化视角观察的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汇报如下,同时结合学校现状,对我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意见,以供参考。

一、本次考察的主要行程和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德国,教育由联邦及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的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来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而各联邦州主要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行使主要的立法和行政管理权。由于本次主要学习考察的是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所以我们学习地点主要在柏林,柏林是东西德国合并的重点区域,教育发展相对客观,我们集中关注了开展“双元制”教育的企业和相关高校,在短短十一天的考察中共考察学习了三个企业、三个相关高校(四个校区),主要行程和学习内容如下:

首先在西门子电子信号工程(Siemens Rail Automation CoLtd, Berlin)公司,由Micheal Schulz为我们讲授了西门子公司“双元制”实施情况介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与西门子陈立工程师交流,进一步熟悉“双元制”教育机制、体制等问题。

在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由ProfDrJulia Haes为我们讲解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由ProfDrStefanie Dümmig为我们介绍了德国工商局(IHK)对“双元制”教育的指导政策讲解。

 Vattenfall AG柏林分公司,由该公司培训中心主任、技术总监、接受“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与我们分享了Vattenfall AG公司对“双元制”教育的理解与期望及该公司对“双元制”教育整体实施情况介绍并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企业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学生对“双元制”教育的评价和认识,及选择“双元制”高等教育的过程和原由。

在柏林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一行人听取了ProfDrThomas Reck(机械电子院长)所做的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及“双元制”发展模式报告;参观了机器人实验室、电气工程实践活动场地,实在观摩该校的实践课堂教学情况。同时我们观摩了柏林应用科技大学远程“双元制”教育课程及运行模式,并与程教育管理中心负责人及相关课程讲席教授、管理人员交流了远程“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经验。

在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Berlin School of Economics & Laws),重点听取了ProfDrDorrit Peter-Ollrogge教授主讲的大学“双元制”教育:大学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组织与配合,ProfDrHendrik Schütt教授主讲的“双元制”学科建设与教学效果研究——以银行经济学为例,并交流了德国银行经济学“双元制”教育发展特点。

最后在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听取了ProfDrKlaus Mühlhahn(自由大学副校长)对柏林自由大学概况及特色专业介绍、大学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双元制”建设的思考,并进行相关讨论。最后由ProfDrKlaus Mühlhahn向大家颁发结业学习证书,并在ProfDrJulia Hae陪同下参观了柏林自由大学校园,听取了校史介绍,体验柏林自由大学的校园生活。

ProfDrJulia Haes、及苏教国际的郑岩老师、刘贵姝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奔驰设在柏林市的多功能销售体验中心,进一步了解“双元制”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如何通过“双元制”教育提升其专业职业能力,实地了解了学生后期发展情况。

在德国外出学习空闲,还由团长组织大家进行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特征对比及实施特点研讨,并最终进行高级研修班学习总结及经验汇总。

德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的是联邦制的教育管理体制,整个教育事业由国家监督,但有关教育方面的立法和管理等具体事项主要由各联邦州负责。由于各州的教育立法有所不同,因此,各联邦州之间的学制、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所相异。[1]

柏林“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境内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通过自建体系,促使高等院校与实习单位签约、“双元制”培养学生与实习单位签约,培训内容需经过德国工商协会的认证。目前,德国“双元制”教育专业有1592个,所实施的专业领域包括工程技术类(汽车、机械、电器等)、经济管理类(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和社会工作类等,“双元制”学生4天在企业锻炼实习,1天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培训技能,按照“企业3个月+学校3个月”的培养模式进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轮换,整个培训期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也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会化解各方面的压力,这也为今后将“双元制”学生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教育和培养,同时德国工商协会(IHK)参与培养与考核,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岗位证书在德国境内外的企业中具有通用性,也被几乎全部欧美国家和企业所认可和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跟德国普通大学学制差不多,通常为三年,而对于非德语国家的学生是四年。因为需要先学习一年的语言预科,硕士是两年,博士是三年。每年九月开始执行合同;学生提前一个月进行学习,企业给予学生每个月600/700/800€的补助,大三提高至每个月1700€。“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双方必须有很强的契约精神,认真履行各自合同和义务,做好份内工作,为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国教育信息化研究

德国是世界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也是欧盟国家中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工业4.0的经济发展计划背景下,为了培养更多信息科学等技术类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德国工业4.0”这个概念在制造业中开始风靡。与此同时,德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也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就提出了“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计划,将新的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学科基础,并在中学课程中有计划地渗透相关专业知识,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与教学,使年青人能够跟紧时代发展,有能力立足现代化世界,并推动社会发展。[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德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将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并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德国教育行政上历来具有地方分权的传统,联邦政府很少直接干预各州的教育事务,而是通过各州教育部长会议协调各州之间的教育政策。[2]但在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德国政府却一反常态,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干预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早在199612月,德国议会就率先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全面规范互联网的法案——《联邦德国多媒体法》,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加大了联邦行政干涉的力度;1999年德国政府提出了“21 世纪信息社会创新和就业行动计划”,政府为此提供数亿马克的资助经费;2001年德国境内所有的中小学都基本接入了互联网。[3]此外,德国还曾提出了中小学网络学习“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并付诸实施。为此,德国政府曾积极与企业界合作,并提供800亿马克用于中小学学生课本电子化和学习网络化。到2006年止,德国 1000万中小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学习,此举使德国中小学网络学习一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准;2010年德国联邦政府就面向未来五年发布了《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其中明确提出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的建设;在2013-2014年间,德国又先后通过《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和新的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并将2014科学年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数字化社会”;20148月,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目的是在变革中推动“网络普及”、“网络安全”及“数字经济发展”这三个重要进程,使德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强国”。 [4]其中在名为“职业教育及培训中的数字媒体”项目背景下,职业教育领域也需加大对数字媒体工具的使用。此外,数字大学论坛(Hochschul-forum Digitalisierung)也需重视起在大学教育中的数字化进程,并起草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除了建立免费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平台Iversity外,德国还为不同职业群体人员建立了专门的E-learning平台,旨在为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课程。德国开放大学强调在德国大学中随着移动设备分布的增加,目前教育专家学者正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称为校园的应用程序)来管理学习课程,学生可以通过iTunes U来获得移动学习的内容。并且早在2011年,里德林根大学就已经开始实施完整的移动学习MBA课程。[5]2012214日,德国教育出版商联盟在汉诺威的德国国际教育展上正式发布了统一的数字教材平台。该平台是德国官方唯一的数字教材平台。目前占德国教材市场80%份额的27家教材出版社参加了这一平台项目,他们把图书产品的 PDF(部分带交互功能)上传到这个平台上。数字教材平台启动时提供了500余种教材,覆盖40门课程,涉及全德国3000多个教学计划。[6]数字书架主要服务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数字教材上做笔记、插入阅读书签、标记课文等。

三、考察中的德国高等教育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一)教室多媒体配置标准化

本次学习期间共在八口教室(其中企业教室2口),二个实验室中完成,每个房间的多媒体配置都是采用标准化配置,由一个高清投影机一块幕布,一般再加上1-2块白板组成,部分教室提供了电脑,大多教室只提供了接口,电脑由老师自带,白板所在位置没有统一,可以类似我国黑板位置,也可能在教室两侧等其它位置。课堂硬件标准化后,其他授课形式多元化是由教师决定的,在柏林上课很少有一个教师一人讲到底的,基本上都是由二到三位老师共同完成的,形式多样,教师更多考虑采用教学方法,有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非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旋转木马法、教学谈话法、实验法等使教学内容与工作流程紧密结合,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非行动导向教学法,如讲授法、四步法、小组拼图法、轮转学习法、头脑风暴法等,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习,激发学习自主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教育信息化在“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德国的“双元制高等教育在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学生入学(企业招聘)、学校选择、入学报到、课程选择、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籍管理等处处可见教育信息化的影子。事实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很高的应用层次。学生和企业在双向选择时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甚至一些HR的测试也是通过网络进行。学生被企业录取后,也是通过企业的管理系统来选择自己中意的且与企业有合作的大学。在人才培训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用更是形式多样,AR教学、远程教学、MOOC、远程考试的应用比比皆是。从考察中看,德国的网络教学内容上制作特别精细,实用,且应用效果明显。

(三)教育信息化对未来大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国际化的交流和共享。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研究的新热点。智库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建设数据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校信息系统”与联邦教育部、各州教育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研究机构联合建立的“科学大都会”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自1948 年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数据,全面反映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轨迹。任何个人和科研机构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数据,现已成为研究德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库。

(四)教育信息化和学科教学整合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ProfDrHendrik Schütt教授主讲的“双元制”学科建设与教学效果研究--以银行经济学为例和ProfDrKlaus Mühlhahn对柏林自由大学概况及特色专业介绍、大学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看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而从他们教学内容上更是看到他们所处的学科、研究方向对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ProfDrHendrik Schütt教授在介绍德国银行业务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前沿技术对比,剖析出德国不同银行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分析现在的银行对现代银行人才的业务知识的新要求,给出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变化和知识的变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传统银行业务的变迁。ProfDrKlaus Mühlhahn校长在介绍自由大学前沿学术研究时重点介绍了他们信息技术的应用和5G下无人驾驶、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体现了他们学科应用中充分应用新型信息化手段。

(五)教育信息化培训和应用问题

对德国教师而言,诸多生活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有电脑有网络的环境中,然而较为年长的教师完全不同,他们需要更高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化变革。因此,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进修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中投入500万欧元(约合3838万元人民币),与各州一道加强对教师的数字化培训,以资金投入作为教师培训的保障。在德国因为注重个人隐私和技术使用的度的问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边界要求非常高,注重保护传统的言传身教。

四、教育信息化在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对我校发展的启示

(一)应用为王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我校近几年在信息化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比德国教育信息化,我感觉我们的应用上还刚起步。比如德国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应用及相关制度建设远领先我们,我们很多基础课程完全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经过整体规划,众多应用软件需要职能部门统一推进才能将我们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信息化相关硬件软件只是辅助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工具,只有应用,应用好,发挥这一现代化工作的功效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二)标准化建设

对比德国课堂的多媒体建设,我们的教室多媒体没有统一标准,部分教室远远领先与我们参观学习的教室,但部分教室的配置双没有达到要求,显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建议学校对全校180多口教室及100口实训室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同时对老师进行专项培训,让老师全部能够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教学教程中充分应用,发挥出硬件的最佳功能。

(三)新技术快速应用

信息化时代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新技术新应用应该及时快速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适应学生时代的需要。

(四)从政策上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蔚为重要。能否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社会多方面要求的人才,与一个国家是否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息息相关。宏观规划就像是指挥棒,只有深切意识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规划进发展战略中,教育工作者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政策的落实部门更是如此,应用对教学制度进行整体修订,使之更能适应教育信息化下教学考核。

(五)社会多方面共同发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于职业教育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快速发展迅速提升,只有多方面共同发力将教育信息化充分应用于职业教育中,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场所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其他机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施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开展教育活动。德国为图书管理员建立了网络培训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管理技术,并取得证书,提高工作技能。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活动常常难以展开,运用网络平台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与此同时,相关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开发一系列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并以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励学习者坚持学习。

五、本次学习的其他体会。

(一)德国人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本次学习中,一踏入德国境内,在法兰克福机场,早上6点工作人员全部在岗,热情的指示旅客到达相应位置;在西门子更是见识到工人工作时认真的态度,尤其是带队老师,特别认真负责的将所有内容一一讲解,并不断和我们交流学习情况;在各个不同学校更是体会到教员、老师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德国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真是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有充分体现。

(二)德国学者的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人性的精神

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相关差异差距是明显的,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我们非常尊重,没有任何歧视,言语中还不断流露出对中国近些年大发展的佩服。另外,作为前沿科学研究人员不断的提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4G5G技术的应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的高速发展,机器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给予的高度评价。在西门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对我国的高铁发展评价也非常中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德国学者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人性的精神。

最后特别感谢学校党政给我这样一次的学习机会,感谢苏教国际和校外事办公室的精心安排,感谢代表团团长和成员的全程协助。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出国考察有了新的认识,本来认为互联网如此发达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一线数据,学习到最新知识,但正如自由大学校长在回答网络大学会不会成为未来大学从而取代现在的大学这个问题时所说的,“网络教学能够取代传统教学吗?网络教学能够解决那些面对面通过言传身教反馈出的文化传承等问题吗”,另外通过现场提问交流和实际场景观察更使我受益匪浅。总之我努力将本次所学所思用在改进日常工作中,保持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一步一个脚印,不浮躁,不急躁,高质量的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全面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利前.德国教育体制简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0(增刊):197-198

[2][3]黄德群,毛发生.德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3):56-60

[4]马丽.大数据时代的德国信息化战略[N].学习时报,2014-11-10(002)

[5]德斯蒙德·基更.今天的移动学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5-9

[6]毛小红.德国中小学教材出版业现状与发展困境[J].中国出版,2014(3):59-63

 

Baidu
map